宿州市“落实惠民政策 打造温暖民政”新闻发布会

发布单位:宿州市政府新闻办 发布时间:2023-11-01 21:48
宿州市“落实惠民政策 打造温暖民政”新闻发布会

发布人: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郭子娟

参会媒体:拂晓报|宿州广播电视台|人民数字|中安在线|宿州发布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1日

发布地点:宿州市新闻发布厅

发布单位:宿州市政府新闻办

发布摘要:通报今年以来全市民政惠民政策等重点工作进展和下一步工作安排

发布会图片

left right

发布会视频

发布会详情


会场

主持人: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出席宿州市“落实惠民政策打造温暖民政”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我们很荣幸邀请到宿州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郭子娟。向大家通报今年以来全市民政惠民政策等重点工作进展和下一步工作安排。并回答记者朋友关心的问题。

今天到会的媒体有:拂晓报、宿州广播电视台、人民数字、中安在线、宿州发布。感谢各位媒体朋友的到来。

首先,请郭局长通报有关情况。



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郭子娟

郭子娟:

今年以来,市民政局坚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着力保民生、兜底线、优服务、促发展,推动民政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惠民政策落实情况

(一)聚焦弱势群体,织密扎牢基本民生保障网。提高低保保障和特困供养标准,城市低保标准达到每人每月757元、农村低保标准达到每人每月722元;城市特困供养标准达到每人每月900元、农村特困供养标准达到每人每月729元。截至10月底,保障低保对象24万人,累计发放低保资金9.8亿元;保障特困供养对象2.7万人,累计发放供养金1.9亿元。搭建宿州市社会救助大数据信息平台,实现各类救助数据汇聚。推动村(社区)成立“救急难”互助社460个,筹集临时救助资金367万元,累计向困难群众发放救助金20万元。

(二)聚焦老有所养,不断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制定并发布基本养老公共服务清单,建立老年人需求评估制度,全面落实8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对最低生活保障、贫困对象中的老年人给予养老服务补贴。今年以来,保障高龄老人17.1万人,累计发放高龄补贴1.02亿元;保障低收入老年人3.2万人,累计发放低收入养老服务补贴1668万元;完成特困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7989户,建设家庭养老床位100张;今年新建55个城市老年食堂(助餐点)、118个农村老年食堂(助餐点),累计建成城市老年食堂(助餐点)230个、农村老年食堂(助餐点)311个,已投入使用443个。

(三)聚焦共建共治,强化基层社会民主自治。引导社会组织与社区签订服务协议,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村级民主协商体系,开展村务公开标准化建设,规范村级组织工作机制挂牌和证明事项,精简清理不规范挂牌1100余块,通过补选、公开招录等方式配备社区工作者,每万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达到14人。提升党建覆盖率,市社会组织综合党委管理的36家社会组织已有27家组建党组织,组建率达到75%。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登记备案7690个社区社会组织。引导社会组织助力稳岗就业,社会组织招聘高校毕业生408人,开展各类就业服务活动379场。减轻商协会会员企业负担,60家市级行业协会商会通过减免、降低会费等举措为企业减负3211万元。

(四)聚焦未成年人,做好儿童福利保障工作。加强未保阵地和未保队伍建设,建设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75个,配备儿童督导员149人、儿童主任1498人。建立关爱工作台账,完善“2+4+N”走访核实机制,扎实开展防溺水宣传教育,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牵手行动,安排825名牵手人帮扶儿童1253名。加强孤儿保障工作,通过制度保障、分类施策,落实基本生活保障标准,集中供养标准达到每人每月1510元、分散供养标准达到每人每月1100元。截至10月底,保障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2796人,累计发放资金3233万元。

(五)聚焦提质增效,优化社会事务管理。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向9万名重度残疾人和7.6万名困难残疾人累计发放资金1.35亿元。救助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602人次,寻亲成功62人。组织编制各县区殡葬设施专项规划,推动殡葬设施专项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的总体衔接。开展公益性公墓建设和服务管理提升年活动,围绕“四有”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硬件设施和管护服务水平,探索林地墓地复合利用。抓好殡葬领域突出问题整治工作,建立定期调度、重点问题交办、信息报送和宣传引导四项工作机制,对全市违建墓地问题进行大起底,今年以来召开10余次工作调度会和多次重点问题协调会,下发交办单20件,凝聚多方力量推进整治规范工作,违建墓地无新增问题。涉外婚姻登记年内开展。

(六)聚焦社会参与,推动慈善社工事业发展。认真落实促进慈善事业发展激励政策,开展“中华慈善日”“安徽慈善宣传周”专题宣传活动,累计募集慈善物资供给87.8万元。推进福利彩票销售渠道规范化建设、精细化管理,确保福利彩票事业安全运行、健康发展,截至10月底,销售福利彩票3亿元,筹集公益金8902万元。实现乡镇(街道)社工站全覆盖,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依托宿州市开放大学开展社会工作教育服务。加快培育发展各类行业性、专业性志愿服务组织,打造本地志愿服务品牌,登记注册的志愿服务组织68个。

二、下一步重点工作安排

下一步,全市民政系统将坚持民生至上,牢记“为民服务”宗旨,始终聚焦一个“民”字,认真落实落细各项民政政策,强化民生保障职能,持续提升民政民生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更高质量发展养老服务。

一是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夯基础、补短板、建机制,开展养老服务提升行动。推进基础养老服务设施及服务网络建设,建设市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完善县、乡、村三级中心功能,提高基本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发挥公办养老机构基础作用,支持民营养老机构发展。全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打造一批示范性服务中心,构建“一刻钟”养老服务圈。推进老年人能力评估体系建设,将评估结果作为享受补贴和照护的依据。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构建农村养老服务网络,发展农村互助养老,开展留守、高龄、失能等特殊老年人“敲门行动”。

二是推广社区“嵌入式”养老。持续开展示范点建设,搭建“一体化资源整合,一站式综合服务”的“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为社区居家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养老服务,同时让失能老人能够就近享受专业化的住养服务。拟再造一批社区等8个社区开展示范试点建议,力争每个城镇和街道建成一个示范点。

三是深化农村敬老院改革。推广公建民营,将农村敬老院交由管理经验丰富的知名品牌养老机构经营,提高管理水平;实施世行贷款敬老院改造项目,解决部分敬老院设施条件落后、功能不完善、适老化水平不高、安全存在隐患等问题,提高服务水平。

四是抓好老年助餐服务提升和家庭适老化改造。研究分析老年助餐服务规范,推进无障碍环境和公共设施适老化建设,持续做好特困老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持续推进康复辅助器具租赁服务。落实优惠措施和奖补资金,加强督促检查和整改提升,打造一批食材可溯、安全卫生、价格公道老人满意的标准化助餐服务点。退出一批,对于只挂牌未运营的、就餐人数过少的、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且短期内无法整改的助餐点,该退出的坚决退出,坚持数量服从质量。

五是加强养老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建立康养产业从业人员教育制度,依托本市大中专院校,增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重点培育能力评估、养老护理等技能型人才,积极开展养老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和技能大赛。

(二)更高质量保障基本民生。

一是提高救助保障标准。落实《安徽省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的指导意见》,按照农村4.5%、城市7%的增幅提高低保标准,按照低保标准的1.3倍确定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调整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建立自然增长机制。

二是提高精准救助能力。整合优化“8+1+N”的社会救助信息系统,加强社会救助数据共享和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针对不同低收入人群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完善不同的救助政策和措施,推进“扶残助困一件事”办理。精准落实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服务相关支持政策。加强对社会救助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健全完善社会救助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线索查处机制,为低收入人群提供更好的救助服务。

三是提高“救急难”水平。持续抓好村(社区)“救急难”互助建设,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加强互助社运行管理制度建设,主动精准、灵活高效地开展“救急难”工作。鼓励支持慈善组织依据章程、业务范围和自身专长优势,针对困难群众实际需求设立慈善项目,提高慈善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更高质量推进基层治理。

一是夯实社区治理基础。建立社区工作者招聘、居委会成员补选工作机制,保障社区工作人员待遇,维护社区工作者队伍稳定。打造城乡社区治理亮点,积极申报创建智慧社区、村务公开等示范试点,总结推广社区治理优秀工作法,评选最美社区工作者,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二是培育发展社会组织。支持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实施社区社会组织培优计划,落实好培育扶持政策,为其提供活动场地、项目经费等方面的支持。支持行业协会商会发展,重点支持十大重点产业链商协会发展,引导商协会在“双招双引”、融入长三角中发挥更大作用。

三是推进慈善社工事业发展。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加快培育支持型、扶弱济困类慈善组织,加大慈善政策宣传,持续开展慈善“一日捐”、助学扶困等各类募捐、慈善活动。按照“有场地、有设备、有人员、有服务功能、有工作流程、有规章制度”的标准,加快推进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建设。

(四)更高质量优化社会事务。

一是提升殡葬服务水平。深入推进公益性公墓建设和服务管理提升,加强配套设施建设,规范公益性公墓管理,切实提高管理水平,不管提升群众接受度和墓地安葬率。持续开展殡葬领域突出问题整治,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强化考核结果运用,进一步压实各级整改责任,细化工作举措,确保问题整治不断取得新成效。推进逝者“身后事”一站式办理改革。

二是提升婚姻登记水平。推进婚姻登记机关建设,打造婚姻登记、家庭辅导、文化展示等多功能一体的婚姻综合服务中心。推进萧县婚俗改革示范点建设。加强婚姻登记和相关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做好历史档案的补录。开展婚姻登记“市内通办”“跨省通办”,开展好涉外婚姻服务,推动公民婚俗一件事办理,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三是推进地名区划管理。优化行政区划设置,积极推动砀山县、灵璧县、埇桥区增设街道和市主城区街道优化设置工作。开展乡村“著名”行动,推进乡村地名命名管理、地名标志设置维护、地名文化保护弘扬、地名信息深化应用和地名赋能产业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主持人:感谢郭局长的情况介绍,下面是答问环节,欢迎各位记者朋友就您关注的问题进行提问,请记者朋友在提问前先通报所在的新闻单位。



记者:最近有看到在各级民政部门在宣传“慈善一日捐”活动,请问能向我们详细介绍下“慈善一日捐”具体情况吗?

答: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慈善事业的重要论述、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按照安徽省民政厅《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中华慈善日”暨“安徽慈善宣传周”主题宣传等系列活动的通知》文件要求,宿州市民政局、宿州市直机关工委、宿州市慈善总会等6家单位联合发出了“慈善一日捐”活动倡议书,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回应和积极参与。截至10月底,我市“慈善一日捐”共募集资金87.8余万元。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宿州市“一老一小”及困难群体救助关爱和乡村振兴等慈善公益事业。


记者:前面您有提到村(社区)成立“救急难”互助社,请问“救急难”互助社具体职能是什么?

答:成立“救急难”互助社是探索社会救助新格局的一项重要举措,主要依靠发动社会力量筹集救助资金等方式,主动、精准、灵活、高效地开展“救急难”工作,由原有单向救助向互助模式转变,及时对遭遇重大变故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人群给予应急救助,形成“衔接有力、社会参与、综合施策、救助及时”的良好工作格局,打造具有安徽特色的“救急难”工作品牌。


主持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刚才,郭局长围绕今年以来全市民政惠民政策等重点工作进展和下一步工作安排与大家进行了互动交流,希望广大媒体朋友积极关注,广泛开展宣传报道。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