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推动百万头肉牛行动新闻发布会

发布人: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罗林友,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主任李尚敏
参会媒体:拂晓报|宿州广播电视台|人民数字|中安在线|宿州发布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19日
发布地点:宿州市新闻发布厅
发布单位:宿州市政府新闻办
发布摘要:通报宿州市推动百万头肉牛行动发展有关情况
发布会视频
发布会详情
会场
主持人: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出席宿州市推动百万头肉牛行动新闻发布会。本场发布会我们很荣幸邀请到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罗林友,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主任李尚敏。向大家通报宿州市推动百万头肉牛行动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关心的问题。
今天到会的媒体有:拂晓报、宿州广播电视台、人民数字、中安在线、宿州发布。感谢各位媒体朋友的到来。
首先,请罗局长通报有关情况。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罗林友
罗林友:
新闻界的朋友们,上午好!
下面,我代表宿州市农业农村局,介绍一下我市百万头肉牛行动发展有关情况。我市地处中原优质肉牛产业带,是全省肉牛优势发展区,埇桥区、灵璧县和萧县是全省肉牛发展重点县。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充分利用我市农作物秸秆资源优势,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畜头肉尾”增值大文章,推进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了百万头肉牛行动。
一、总体情况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助力乡村振兴,牛业大有可为,并且肉牛产业也是宿州市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2023年上半年全市肉牛饲养量20.43万头,居全省第二位,出栏6.49万头,同比增长6.79%。
力争到2027年全市的肉牛饲养量达到50万头、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到35%,粪污资源化利用达到90%。力争到2030年全市肉牛饲养量达到100万头。
二、重点任务
(一)做大总量
充分发挥肉牛产业基础和区位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发展潜力,加大政策扶持和技术支持,扩大肉牛养殖总量。
1.聚焦重点区域,科学规划布局。在综合考虑土地承载能力、饲草饲料资源等地域优势的基础上,选择一批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县区,统筹贷款贴息、风险补偿、保费补贴等政策,加快扩大养殖规模,实现肉牛科学化生产、区域化布局。
2.创新发展方式,推动扩群增量。按照“小群体、大规模”发展路径,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养殖模式,不断提高规模养殖比重。
3.开展示范创建,激活发展主体。每县区选取一定数量的乡(镇)、村,整乡整村开展肉牛养殖示范创建,带动肉牛饲养量年均增幅不低于10%。
(二)做长链条
抓龙头、带龙身、揽龙尾,有效延长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推动肉牛养殖、加工、销售全链条发展。
4.强化良种繁育,夯实种质基础。坚持引进与育种相结合,引进推广适合宿州市饲养的种公牛优良品种,完善良种繁育推广体系。
5.拓宽饲草渠道,促进种养结合。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及农副产品饲料化,鼓励饲草饲料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开展秸秆青贮,走“草畜配套、草企结合”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6.推动屠宰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引导新增产能向加工龙头企业周边布局,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就地加工增值,集中培育和引进饲料加工、品种改良、健康养殖、屠宰加工、熟食开发、冷链物流、有机肥生产等产业化项目,形成上下游协作紧密、产业链相对完整、辐射带动能力强、综合经济效益高的肉牛产业化集群。
(三)做优品牌
7.实施优质品牌培育行动。以西门塔尔、安格斯等为主推品种,打造育肥牛供应基地。
8.实施龙头企业培优行动。挖掘本土龙头企业潜力,做大做强企业品牌,做优做精灵璧黄牛肉等特色品牌,培育一批全国知名的肉牛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做强基地
9.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创建一批以肉牛为主导产业的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积极申报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增强产业发展活力。
10.实施生态化绿色化发展。鼓励养殖场通过土地流转、签订协议等方式,就地就近消纳粪污。支持养殖场粪污处理配套设施建设,推广粪污全量收集还田、场床一体化等技术模式,实现清洁生产。
(五)做足要素
11.出台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国家扶持肉牛产业发展政策资金,支持肉牛产业化项目建设。
12.健全流通体系。壮大肉牛经纪人队伍,实现养殖场户与市场有效对接。引导企业建立冷链物流网络,加强与批发市场、大型超市、餐饮企业形成高效快捷的现代物流体系。
13.健全疫病防控服务体系。持续强化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结核病和牛结节性皮肤病等动物疫病防控。建立线上线下立体化、规范化、数字化的肉牛疫病防控生态系统,积极打造安全发展环境。
三、下一步工作
(一)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发挥好财政资金杠杆和撬动作用,探索通过试点建立财政、银行、担保、保险、基金“五位一体”协同支农机制,破解肉牛养殖主体资金难题。
(二)加大产业培育力度。利用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策资金,推动把发展肉牛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产业范畴。
(三)加大要素保障力度,推动产业发展。有限保障肉牛产业发展空间需求。并探索母牛分户适度规模养殖、集中育肥、屠宰冷链品牌上市的模式,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力争将我市打造成长三角重要的优质肉牛生产基地和肉产品供应基地。
主持人:感谢罗局长的情况介绍,下面是答问环节,欢迎各位记者朋友就您关注的问题进行提问,请记者朋友在提问前先通报所在的新闻单位。
记者:请问我市发展肉牛产业的优势是什么?。
答:一是气候适宜、地理优越。宿州位于北纬34.2°,温湿度适宜、产业资源丰富,具有发展肉牛产业得天独厚的产业优势。我市地处中原优质肉牛产业带,是全省肉牛优势发展区,埇桥区、灵璧县和萧县是全省肉牛发展重点县,是肉牛孕育的黄金地带。二是饲料充足、秸秆优势。宿州市玉米种植面积450万亩,大豆种植面积200万亩,秸秆产量约700万吨。2022年,全市秸秆饲料化利用263万吨,肉牛料肉比达到3.8:1,发展潜力巨大。三是拥有全省唯一种公牛站(国家试验站)。安徽苏家湖良种肉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安徽省唯一种公牛站,是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依托单位。
记者:请问我市肉牛养殖的全产业链是什么?。
答:肉牛全产业链包括饲草料种植、良种繁育、肉牛养殖、畜禽粪污处理、屠宰加工、生物制品、皮革加工、牛肉制品生产、活畜交易市场、产品线上线下销售等。我来简单举两个例子,就肉牛身上经济效益来说一头牛身上几乎都是“宝”,通过精深加工将一头牛的牛肉、牛血、牛骨、牛皮、牛脏器等等“吃干榨净”全部应用,能使一头活牛加工后平均产值达到5万元以上,就肉牛养殖效益来说,1头肉牛年消耗秸秆3吨,年转化玉米2吨左右,年产牛粪3吨,可还田7亩土地,减少化肥施用300斤,除牛肉可以食用消费外,牛皮可生产皮革,牛骨和软骨可提取钙粉和硫酸软骨素;牛肺和牛小肠可提取肝素纳,由牛心包膜加工的生物瓣膜还能模拟人体瓣膜功能。我们可以看到肉牛产业发展大有可为。
主持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刚才,两位领导围绕“埇民通”智慧平台的使用方法、作用和我市推动百万头肉牛行动发展有关情况这一主题与大家进行互动交流,希望广大媒体朋友积极关注,广泛开展宣传报道。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