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宿州市大数据中心 发布时间: 浏览量:

访谈直播

小结分析:本期访谈现场提问总数20条,现场已答复数18条,网友参与数9位)
市地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侯凤侠就地震监测预报预警相关工作与网民在线交流

嘉宾:市地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侯凤侠
时间:2023年8月25日 16时00分

访谈主题:地震产生的原因、我国、全省及本市的地震活动特点、地震监测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及我市地震监测能力,针对动植物异常与地震的关系、地震预警、地震谣传的鉴别等方面问题与网民互动。

文字实录

  • 主持人 (2023/08/25 16:06:06)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参与宿州市政府网站在线访谈。 今天,我们邀请到市地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侯凤侠就地震监测预报预警相关工作与网民在线交流。欢迎广大网友们积极参与、踊跃提问。

    主持人 (2023/08/25 16:07:33)

    首先请侯局长和大家打个招呼。

    市地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侯凤侠 (2023/08/25 16:08:33)

    各位网友,大家好!非常感谢市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给我这次与大家在线交流互动的机会。非常感谢社会各界和广大网民朋友们长期以来对市地震局工作的大力支持,在此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主持人 (2023/08/25 16:10:34)

    谢谢侯局长,下面请侯局长介绍一下此次访谈的主要内容。

    市地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侯凤侠 (2023/08/25 16:11:34)

    本次访谈内容主要向大家介绍关于地震产生的原因、我国、全省及本市的地震活动特点、地震监测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及我市地震监测能力,并针对网友关心的动植物异常与地震的关系、地震预警、地震谣传的鉴别等问题进行解答。

    主持人 (2023/08/25 16:13:40)

    我们先了解一下地震为什么会发生,我国和我省地震活动特点是什么样的,请侯局长先来介绍一下。

    市地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侯凤侠 (2023/08/25 16:14:40)

    地球是运动的,地球除了绕太阳公转、绕地轴自转之外,他的内部也一刻不停地运动着。有运动就存在差异,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运动的差异,在岩石圈一些特殊地方缓慢地积累巨大能量,通过断层错动或产生新的破裂、以地震波的形式突然释放出来,从而引发地面震动的一种自然现象。

    我国地震活动,可用"多、大、广、浅"四个字概括其特点,即地震多、分布广、强度大、震源浅。与邻省相比,安徽的地震活动频次和强度低于山东、江苏、高于湖北、江西、浙江,与河南省相近,是一个中等地震活动水平的省份。

    主持人 (2023/08/25 16:15:14)

    宿州被誉为--心灵归宿、幸福之州,是因为宿州是一个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地方,宿州的地震地质构造如何?

    市地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侯凤侠 (2023/08/25 16:17:14)

    防震减灾工作是一个利国利民的系统工程,本着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地震监测预警、地震灾害防御、地震应急处置、地震科普宣传几个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宿州位于华北板块东南缘,郯庐断裂带的西侧,市区周边褶皱构造较为发育,地震地质背景较为复杂。

    主持人 (2023/08/25 16:20:58)

    很多网友很关心地震监测都有哪些手段和方法,能不能介绍一下目前我市地震监测的情况?

    市地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侯凤侠 (2023/08/25 16:21:58)

    我市四县一区设有5个地震台、7个地震预警站。测震台网使用的是宽频带数字化地震仪,强震台网使用的是短周期数字化强震仪。地球物理台网主要为地震预测提供基础数据,涉及到地壳形变、流体、电测等学科。

    我市地震台站的观测方式基本实现了数字化和网络化,观测手段不断丰富,地震监测能力不断提高,泗县地震台站已成为集多种观测手段为一体的综合性地震观测台站。地震监测台网在震情跟踪、灾情速报、科学研究和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主持人 (2023/08/25 16:23:46)

    地震预报很难,难在哪?麻烦侯局长为我们介绍一下。

    市地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侯凤侠 (2023/08/25 16:24:46)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社会公众和网民都非常关心,地震预报在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下仍然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它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原因,一个是地震的小概率性,因为在同一个区域内发生地震的重复率是非常低的,你要想积累经验非常困难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地球的不可入性,应该说是上天有路,入地无门,地下几十公里深处所发生的变化,我们很难直接的观测到;第三个原因就是孕育地震的复杂性,目前来说我们对地震孕育和发生机理的认识还处在探索阶段。正是由于这些原因,目前地震预报还是在初级阶段,在研究和探索的阶段。在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下我们只能做到对于一些特殊的地点,特殊的地震类型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是距离社会公众所期望的准确预报的要求来说,我们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主持人 (2023/08/25 16:26:52)

    刚才您说地震前兆网友就很感兴趣,说地震前动植物有异常,这个动植物异常能不能预报地震?

    市地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侯凤侠 (2023/08/25 16:27:52)

    你说的这些我们称为地震宏观异常,宏观异常指人的感官可直接感觉到的各类异常现象,这些现象的共同特点是违反"常规"或"常理"。例如植物重花重果等生物类异常;泉眼断流地冒水等地下水异常;地声、地光等地面异常。

    那么,目前如何更好地把宏观异常应用到地震预测的科学实践之中去呢?

    第一,要承认地震前有宏观异常,成分认识宏观异常在地震预测中的重要性,重视对宏观异常的观察、发现、收集与分析工作,充分发挥宏观异常在地震监测预报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要加强对宏观异常的分析与研究,对收集到的宏观异常现象进行必要的调查与落实,排除那些其他原因引起的宏观异常,提取可能与未来地震活动有关的异常现象,并对其进行跟踪观察与研究。

    第三,正视宏观异常在地震预测中作用的局限性,决不能无条件地把宏观异常与地震挂钩,更不能单凭一、二项宏观异常对震情作出判断,甚至作出预测。提取一批可能具有震兆意义的宏观异常之后,一方面要注意宏观异常的种类与规模、空间展布及其时空迁移的特征,另一方面还要与当地当时的小震活动性及微观异常作配套分析,科学地分析与利用宏观异常信息。

    主持人 (2023/08/25 16:29:23)

    您能根据经验说一下,您说的宏观异常,尤其是动植物的异常,离真正发生的地震有多长时间?

    市地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侯凤侠 (2023/08/25 16:30:23)

    从一些震例总结来看,宏观异常的出现基本是以短期和临震为主,我们指的临震一般是10天以内,短期在3个月左右,由震区周围向震中,越接近震中宏观异常密度越高,种类越全,总体来说宏观异常出现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但也要认识到宏观异常在地震预测中作用的局限性,不是出现宏观异常就必定有地震。

    主持人 (2023/08/25 16:32:41)

    您刚才也说预报也是很难的,民间传说某些奇人、某位专家曾经预言某地会发生大地震,这涉及地震谣传的问题,群众怎么识别什么是谣传,这个请侯局长科普一下。

    市地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侯凤侠 (2023/08/25 16:33:41)

    如何识别地震谣言呢?

    1、只要不是政府正式发布的地震预报,就不要相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国家对地震预报意见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全国范围内的地震长期和中期预报一件,由国务院发布。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的地震预报意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程序发布。除发表本人或本单位对长期、中期地震活动趋势的研究成果及进行相关学术交流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社会散布地震预测意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社会散布地震预报一件及其评审结果。

    2、将时间、地点和震级说得越精确越不要信。目前的科学水平根本无法精确地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大小,只能对未来地震可能发生的时间范围、区域范围和震级范围作出一定程度的判断。

    3、贴有"洋标签"、带有传奇色彩的地震传言更不能相信。因为不可能也不允许进行 "跨国的地震预报",也从来没有外国专家预报过中国的地震。

    我们只要掌握地震谣言具有的特征,再对我国和世界当今地震预测的真实水平及我国关于发布地震预报的法规有所了解,就能够正确地判断和识别地震谣言,做到不信谣、不传谣。

    主持人 (2023/08/25 16:35:20)

    地震台站是地震预测的基础设施,通过地震台站的监测数据才能监测地震。请问我们对地震观测环境平时怎么保护的?

    市地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侯凤侠 (2023/08/25 16:36:20)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原来地处山边村落位置偏僻的地震台站,由于矿产资源开采、铁路公路修建、输电线路建设、厂矿企业建立等原因,可能导致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恶化。 为了适应防震减灾事业的需要和保障地震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国家和安徽省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安徽省防震减灾条例》、《地震监测设施和监测环境保护条例》和等多部法律、法规,使得地震监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工作有法可依。近年来我市各县区编制了地震监测设施分布及其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在国土、住建、公安等部门进行备案,通过这些单位协助开展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

网友留言

    访谈小结

    本次访谈共收到网友留言8条,现场回答8条。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