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科技创新及荣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相关情况新闻发布会

发布单位:宿州市政府新闻办 发布时间:2021-05-20 11:17
宿州市科技创新及荣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相关情况新闻发布会

发布人: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史继国

参会媒体:宿州市广播电视台|拂晓报社|宿州发布|宿州新闻网|宿州发布网

发布时间:2021年5月19日

发布地点:宿州市科技局第三会议室

发布单位:宿州市政府新闻办

发布摘要:发布宿州市科技创新及荣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相关情况。

发布会图片

left right

发布会视频

发布会详情


(会场)

    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午好!欢迎大家出席本场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邀请到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史继国,宿州绿源中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韩正宾、砀山兴达罐业食品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王运香、安徽华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良柏向大家发布宿州市科技创新及荣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相关情况今天到会的媒体有:拂晓报、宿州广播电视台、中安在线、宿州发布、宿州发布网,感谢各位媒体朋友的到来。

    首先,请史局长作情况介绍。


(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史继国)

    史继国:各位来宾、新闻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4月12日全省科学技术奖励暨加快建设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推进大会上揭晓的2020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中,我市共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是我市近年来取得的最好成绩。其中,安徽华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多穗多抗超高产小麦华成3366选育与配套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荣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安徽省砀山兴达罐业食品有限公司“皖北特色水果制品品质提升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安徽省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井巷及隧道综合物探关键技术及推广应用”荣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宿州绿源中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宿州王枣子规范化种植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荣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在此,我代表新科技局党组、班子及全体工作人员向获奖单位和人员表示祝贺,并感谢他们为宿州科技创新发展作出的贡献。

    近年来,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扎实推进科技创新“151工程”,多项工作实现新的突破和提升,为加快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宿州作出了应有贡献。

    一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十三五”期间,全市研发经费投入从4.64亿元增长到11.02亿元,增幅达138%;全市技术合同交易共计3778项,交易额51.19亿元;登记科技成果2171项,其中应用类成果2168项,产业化应用793项。

    二是创新驱动力不断增强。“十三五”期间,涌现了一批具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从62家增加到185家,年均增长24.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从占全省比重1.2%增加到3%以上,年均增长27.3%,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持续快速发展。

    三是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加快。截至“十三五”末,全市共有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科技部备案星创天地4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3家,省级备案院士工作站9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省级孵化器3家,省级备案众创空间13家,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14家;市级孵化器7家,市级备案众创空间16家。

    四是高层次科技人才不断集聚。“十三五”期间,全市共获批省级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6家,市级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19家;引进领军型人才24人,博士及副高以上高层次人才289人,高端人才总量大幅提升。

    五是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全力打造科技创新政策扶持新高地,推动我市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以《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支持科技创新政策的实施意见》(宿政秘〔2019〕39号)为主体文件,修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努力打造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完整政策链,“1+N”科技创新政策体系逐步完善。接下来,全市科技工作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重发力。

    一要鼓励全社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充分发挥财政经费投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加快出台《鼓励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实施细则》,通过奖励、补助等多种方式撬动全社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进一步规范研发投入统计工作,持续推进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政策落实,引导鼓励企业、高校院所加大研发投入,开展研发活动。

    二要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产业发展。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新引擎,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不断推动我市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促进轻纺鞋服、化工建材、食品饮料、板材家居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不断完善“发现一批、服务一批、推荐一批”的高新技术企业梯队培育机制。

    三要提升高端科技人才承载力。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步伐,快速实施孵化器合作共同体建设方案,尽早开启宿州-上海、合肥等异地孵化模式。大力引进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专业运营公司,形成众创空间-孵化器链条,实现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紧密结合,为小微创新企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双创”平台,为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发展空间。

    四要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以“四送一服”等活动为契机,加大对重点企业指导力度,依托中科大技术转移宿州中心,联合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举办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科技人才或科技成果对接活动,继续深化与知名高校院所的科技合作交流,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务实合作关系,促进科技成果来我市转移转化,倾力打造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示范区。

    五要加大“双招双引”工作力度。鼓励支持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各类研发平台,依托引才计划、工程、项目等方式,下大力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实现有效精准对接。同时,坚持高标准,把成果质量高、研发能力强、市场前景好团队引进来,真正实现引进一个团队,创办一个企业,提升带动一个产业。

    六要探索打造科技金融融合创新试验区。进一步完善科技金融支撑服务体系,加快推进科技与金融融合创新,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引导促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运用我市现有资源比较优势,充分激发创新动力与活力,不断强化区域核心竞争力及金融服务实体能力,着力打造科技金融整合创新的“宿州样本”。

    主持人:感谢史局长的情况介绍。面请宿州绿源中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韩正宾介绍相关情况。

    韩正宾:宿州绿源中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中医药新技术、林木种植、中草药种植和中草药新药研发的科技企业。围绕宿州道地药食同源中草药王枣子,开展系统的研究。 1、首创了王枣子育种、驯化关键技术,形成种质资源繁殖技术体系,保种30多年。将野生药材采集后移栽进行山野驯化种植实验,创新“宿州王枣子” 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技术体系。实现了王枣子野生资源就地保护。 2、开创了王枣子原产地、原生态林药立体化种植新技术,形成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和药材品质质控体系,实现了道地药材王枣子规模化种植。首次界定了王枣子原产地与道地性。在道地种质资源保存的基础上,首次建立了“宿州王枣子”栽培技术规程(SOP),建立了王枣子绿色原生态种植基地,创新王枣子药材品质质控体系技术,克服了野生王枣子濒临灭绝难以产业化的难题。 3、开创了道地药材王枣子健康产品,形成了健康产品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实现王枣子服务大健康产业链。以传统王枣子叶为原料,首次制备了功能性健康食品王枣子青茶、精品茶、王枣子黑茶、王枣子凉茶冲剂和王枣子植物油,创制王枣子茶健康产品产业化技术和质量控制技术。拓展了王枣子茶饮系列产品,引领了大健康饮品潮流。另外,创新了以王枣子为君药的复方中药,发掘了王枣子的提取物和活性成分分离关键技术,保证了王枣子医药的新用途。 

    主持人:感谢韩总的情况介绍。下面请砀山兴达罐业食品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王运香介绍相关情况。

    王运香:下面我代表项目组介绍一下“皖北特色水果制品品质提升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情况。

     一、主要创新点1、研创了皖北特色水果制品原料供应链质量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制定了绿色食品梨生产操作规程,从源头保障水果制品优质与安全;系统性开发多种绿色贮藏保鲜技术,使鲜果加工周期延长了30 天,年加工能力增加了10-15%;研制出复合相变蓄冷剂制备技术和装配式相变蓄冷壁技术,实现了水果高效节能控温运输,保温时限延长40%,有效保障了水果运输过程中的品质与安全。2、创制了皖北特色水果制品绿色加工与品质提升关键技术。开发出绿色复合感官及营养品质提升技术,攻克了梨膏加工过程中的褐变及营养成分损失难题;研制了蒸汽预热结合震动摩擦快速酶解去皮技术,显著改善了罐头制品品质,同时减少加工过程中30%碱液用量、15%蒸汽用量和 10%用水量;开发出水果皮渣中的膳食纤维和果胶高效制备技术,提高了皖北特色水果制品营养价值,解决了废渣处理问题。3、创建了皖北特色水果制品自动化标准化生产线。自主研制出皖北特色水果制品加工过程中分选-清洗-去皮-切割-封罐-杀菌自动化生产线,提高加工生产效率30%以上;研发出低卡黄桃罐头、油桃罐头、石斛梨膏等风味多样、营养健康系列新产品 30 余种,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扩大了市场规模;建立了皖北特色水果制品生产的标准化体系,有力推动了行业产品质量的提升。 

     二、项目成果。该项目获自主知识产权 25 项,其中国家授权发明专利 4 项;制定行业标准1项;发表论文40篇(SCI/EI收录26 篇);研发上市新产品30种;培养硕博研究生20余名、企业技术骨干30余名。

     三、应用效果。关键技术在砀山兴达、熙可食品、砀山现代食品、宿州皇冠食品等水果加工企业推广应用,近三年实现新增销售额9.58亿元,新增利润0.67亿元,有力推动了当地果农增收脱贫,推动了皖北水果行业的发展,为皖北地区的水果加工产业升级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主持人:谢谢王主任。下面请安徽华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良柏介绍华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创新及成果相关情况。

    刘良柏:大家好,今年我公司《多穗多抗超高产小麦华成3366的选育与配套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获得了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是华成种业第一次,也是近年来宿州市农业行业内一次大奖。

    该项目主要创新点一,就是技术上的创新:主要探明了皖北地区主推小麦品种农艺性状和生理特征的演变规律,突出多穗多抗的育种目标,集成了“重点组合、扩大群体、定向聚合、严格筛选”高效育种途径,丰富了区域遗传种质资源。研究分析了区域不同年代主栽品种产量构成和生理特征等差异,明确了亩穗数对增产的贡献最大。以研究支撑,优选地方主推品种与外省高产品种为亲本,扩大遗传背景,实现优势互补,丰富种质资源多样性实现了育种技术突破

    创新点二,推广应用上:华成3366具有丰产性突出、多穗稳产、综合抗性强等特征,创造了亩产814.6千克的高产纪录,连续5年成为安徽省主推品种,已成为安徽自育小麦品种单产水平迈上800公斤领航品种 近年来在安徽推广面积位居全省第二位,省内自育品种第一位累计推广面积2080.2万亩,平均亩增产30.6公斤,增产小麦63.7万吨,每亩纯收益72.45元,新增社会经济效益9.44亿元,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效果显著,为促进黄淮南部小麦大面积丰产稳产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创新点三,栽培技术上,创新集成了华成3366“三优精准栽培”绿色丰产稳产技术模式,良种良法配套通过多年多点试验,明确了播期、播量和肥料运筹等栽培要素与产量品质形成的关系,充分挖掘了该品种多穗、抗逆的品种特性和稳产提质的潜力。并且联合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安徽省种子管理总站、安徽科技学院等单位,以“产学研合作+育繁推一体”的模式进行推广应用,连续创造大面积高产记录,即使是大灾之年2013年倒春寒严重品种一般亩产300-400公斤,而华成3366仍可达到600公斤。

    在推动行业科技进步方面,华成3366多穗多抗特性,突破小麦穗数新纪录,引领了区域小麦再丰产的发展方向;“三优精准栽培”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解决砂姜黑土障碍和灾害频发制约的小麦丰产,是良种良法配套的成功实践;华成3366作为优异种质资源,后续品种丰富,为小麦新品种选育提供了高分蘖力、耐寒、抗倒的种质新材料。

    在行业影响力上,过去淮北地区主要种植的小麦以河南、山东和江苏等地外来品种为主,我省自育品种占不到主导位置,现在以华成3366为代表的我省自育品种逐年在扩大市场,有力提升我省小麦育种整体水平和广大种植户我省自育品种的认可使宿州成为安徽小麦育种核心创新基地之一。

    主持人:谢谢刘董。下面是记者答问环节,请记者朋友在提问时先通报所在的新闻单位。

    记者:今年以及未来几年我市科技工作发展的总体思路?

    史继国:2021年全市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全国、全省科技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谋深发展思路,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提升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为目标,以区域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为主线,以加大研发经费投入为突破口,着力营造创新创业创造良好生态环境,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积极参与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在“十四五”以及未来一段时期,我们努力将宿州打造成“两地三区一中心”,即科技创新政策扶持新高地、高层次科技人才汇聚地;承接高新技术产业转移集聚区、科技金融融合创新试验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示范区和区域科技创新策源中心。

    记者:今年科技工作的主要具体目标是什么?

    史继国:主要目标:贯彻落实安徽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的意见,充分激发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和社会力量创新投入的积极性,研发经费支出绝对值增幅达到2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增速达到20%以上,研发投入强度达到0.59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230家以上;重点支持10个市级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力争获批3个省级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新增省级孵化器众创空间3家以上;企业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20%以上,主要指标实现争先进位。

    主持人:谢谢各位记者的提问,感谢各位领导的情况介绍和互动交流。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