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资讯 > 县区(园区)

春风化雨润新城

——宿马园区文明创建工作掠影

文章来源:拂晓新闻网浏览量:发表时间:2020-08-05 09:37 责任编辑:信息中心

从泥巴小路,到宽阔的柏油马路;从茅檐低矮,到高楼林立;从污水满沟,到水清岸绿……沧桑巨变见证着宿马园区从原来的蒿草乡野发展为一个产城一体、宜居宜业的高铁新城。自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来,一粒粒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正以各种方式融入百姓生活,在宿马园区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不断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绽放出绚丽的文明之花。

成风化人,培育文明新风

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自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以来,宿马园区在主次干道及社区(村)里设置弘扬传统文化、中国梦、扫黑除恶、诚实守信、文明就餐、孝老爱亲等重点内容的公益广告牌,成为园区文明创建的一道亮丽风景。

积极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宿马园区共建设1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充分发挥学习、活动、服务三大功能,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今年以来,围绕环境卫生、文明就餐等问题,开展以“文明健康、有你有我”为主题的各类宣传活动10余次,开展入户宣传3000余次,发放宿州市民文明手册2000余册,并充分利用“两微一端”等网络媒介,推送宣传文明创建300余次。“宿马园区发布”微信公众号设置“创建文明城市公益宣传”专题,定期发布信息。多频次深入乡村、小区、校园、企业开展公益宣传,倡导文明交通、文明用语,极大激发群众参与创建的热情。

靓丽的“外貌”是面子,内在的“灵魂”是里子,文明创建工作要兼顾里子和面子,方能走得长远。宿马园区在致力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更注重园区百姓素养提升和文明乡风养成。常态化开展宣传、引导、教育、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及“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在宿马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求回报,甘于奉献,活跃在扶弱助残、环境保护、文明创建等各个领域,他们就是园区志愿者,默默地用实际行动为园区文明创建奉献力量。截至目前,园区登记在册志愿者15000余名,志愿服务时长1500小时以上的五星级志愿者11人。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宿马园区雷锋志愿服务站的每一名志愿者主动作为,不畏风险,战斗在防疫抗疫和复工复产的第一线。他们披星戴月抢运防疫物资,不辞劳苦在高铁站、小区、企业等区域分发防疫手册、测温消毒,常年坚持做好站前服务、绿色环保、关爱留守儿童和贫困老人、进学校安全教育等活动,彰显着润物无声的小城大爱精神。

精雕细琢,打造文明新城

高铁站作为宿马园区形象展示的窗口,人流、车流、物流都是相对集中的区域。过去,停车难、停车乱、乱拉客及服务功能弱等问题是困扰高铁站区域管理的“痛点”。如今的高铁站新建了2万平方米停车场一处,增设停车位326个,增设交通护栏1400余米,增设休息座椅10处,烟桶收纳器30个,吸烟亭4处,极大改善了高铁站站前道路及广场的交通秩序,提升了高铁站的服务功能。成立由城管、公安、交警、交运工作组组成的综合整治办公室,抽调20名精干力量,重点打击整治黑头车、黄牛、非机动车乱停放等现象,有效提升了站前广场整体形象。

宿马园区全域化开展小区人居环境整治,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针对小区楼道乱堆乱放、乱贴乱画、乱丢垃圾、张贴小广告等现象集中治理;及时清理道路两侧垃圾,保持道路干净整洁。围绕“五位一体”管理新模式,以二期安置小区作为今年提升试点小区,规范便民公示栏设置和楼栋公示牌内容,明确“五位一体”职责分工,充分调动各方工作积极性,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惠民为民,提升群众获得感

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根本目的在于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宿马园区始终把创建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抓好菜市街整治、垃圾处理、便民服务等工程改造和提升,切实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难题。2019年以来,增设公共停车区20余处,划定停车线2000余米,新建充电桩132台,新建车棚55处,划定晾晒区8处,增设晾晒架20余套,完善消防设施430余处,集中清理生活垃圾200多处,新建水冲式公厕29座,实施苗庵街、蒿沟街安全饮水工程等。

规范菜市场经营秩序,打造文明经营市场。全面排查公共设施缺失损毁等情况,及时修补完善,对新建的公厕、充电桩、消防配套设施严格管理,建章立制。今年以来,开展街道集中整治工作10余次,清理占道物品、杂物70余处,清理违规摊点20余处。更换损坏照明灯140个,维修地下室污水井水泵60台,清理下水道1200多米等,极大提高为民、便民服务水平和质量。潘丹丹 记者 陈成光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