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 003187245/201507-00019 信息分类: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发布机构: 宿州市政务公开网
成文日期: 2015-07-17 发布日期: 2015-07-17 16:33
文  号: 0002 性: 有效
生效时间: 废止时间: 暂无
名  称: 关于政协第四届宿州市委员会四次会议第26号提案的答复
政策咨询机关: 暂无 政策咨询电话: 暂无

关于政协第四届宿州市委员会四次会议第26号提案的答复

浏览量: 发表时间:2015-07-17 16:33

提案26

提案人:民革宿州市委会

多措并举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201311月份我市吹响了振兴县域经济的号角以来,尽管我市的县域经济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不足与差距——一是经济总量不大;二是经济结构不优;三是发展后劲不足。四是农业产业效益不高。五是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六是轻视资源环境代价。七是“重大轻小、重外轻内”。

为此建议:

一、加快构筑承接平台。承接产业转移,首先要解决“引进项目往哪放”的问题。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必须加速推进现有园区扩容升级。县域要着力完善园区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城镇建设规划相统一,与交通、水利、通讯、生态环保等专项规划相衔接,科学确定园区建设空间布局和发展规模。着力破解园区发展要素瓶颈,认真研究国家土地宏观调控政策,大力推进土地复垦整理、建设用地置换、闲置及低效用地清理,坚持用地指标向工业园区倾斜;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整合做大县域发展投融资平台,创新融资方式,增强融资能力,切实解决园区基础建设资金不足的难题,促进园区联片开发、扎堆建设、滚动发展。

二、紧抓招商第一要事。承接产业转移,归根结底是要把客商引来、项目引进,必须始终扭住招商引资这个“牛鼻子”不放松。进一步明确招商引资方向,认真研究国内外资本流动和产业转移的新趋势,及时掌握长三角等先发地区产业转移新动态,着力摸清先发地区的产业布局和中央大型企业、国内知名民营企业的基本情况,建立起产业转移信息库,重点围绕本县已经形成主导产业和着力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排出产业承接目录,强化项目对接争取,有针对性地展开招商攻势。

三、着力推进产业集聚。产业集聚才有竞争力,才有高效率。要集中精力打造首位工业产业园,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上、中、下游和左右配套的产业集群,打造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集聚的核心是突出主导产业培育,紧紧围绕当地重点企业的上下游配套情况,列出产业配套“清单”,大力推进产业链招商,着力做大主导产业;积极探索“转移式园区”、“共建式园区”开发新模式,着力招引先发地区大项目、大企业组团式入驻,努力打造一批“区中园”、“园中园”,推进产业集聚发展。

四、继续搞好城镇建设。按照“建设新城区、提升中心区、改造老城区”的总体要求,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效益经营,不断扩大县城规模,增强县城聚集力。重点是要加快新城区的建设,使县城区范围扩大1倍,努力实现三分之一人口居住县城、三分之一人口居住集镇、三分之一人口居住村庄。坚持市场运作,筹集建设资金,搞活城市经营,提升城市品位。在城区规划范围内严格控制私人购地建房,实现私人住房商品化。推动市场建设和商贸流通专业化、规模化。充分发挥商业步行城、工业品、建材、家电、摩托车、农贸、南杂、水果等专业市场的作用,统筹建立专业特色街道,美化、亮化、绿化、净化县城。

五、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在稳步发展粮食、水果两个传统产业的基础上,立足县内资源优势,引导农民调整生产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产业。同时,拓展融资渠道,加快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促使一批龙头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变。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理顺利益共振机制,提高龙头带动作用。积极探索产销直挂、连锁经营、产品配达等新的流通方式,培育发展农民经纪人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副产品快速、有序流通。

六、不断壮大民营经济。民营经济产权清晰、主体明确、机制灵活,越来越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很强的吸引力和极大的竞争力。因此,要想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就必须走出一条挖掘民智、吸引民资、依靠民力做活民营经济的发展之路。要督促和引导规模企业,以龙头优势辐射带动;要通过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结对联谊、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励支持更多的农户介入务工经商,壮大民营经济群体规模,扩大富裕面;要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小业户群体的发展,促进中小企业在现有基础上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发挥优势,在某一产品、某一环节上做优做强,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回复:

民革宿州委员会:

贵单位在政协第四届宿州市委员会四次会议上提出的《进一步助推县域经济发展》26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县域经济是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事关宿州各项发展目标的实现。史翔市长在四届四次人大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把“主攻县域经济”放在市政府2015年七个方面工作的首要位置,提出“坚持把振兴县域经济作为全市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以3111工程为抓手,以三个集中为平台,持之以恒推动县域经济振兴。”在宿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我市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一、关于园区平台建设

近年来,我市大力夯实园区平台建设。一是持续推进县区开发区扩区工作。砀山县、萧县、桥区、灵璧县、泗县开发区扩区获省政府批复,县域开发区扩区工作全部完成;泗县当涂现代产业园获省政府批准设立,已全面开工建设,全市省级开发区规划面积扩大到130平方公里,是“十二五”初的四倍以上。县区开发区扩区规划要求必须编制园区发展环境影响评价,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建设体系规划。二是严格园区节约用地标准。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省开发区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15]7号要求,对投资强度超过500万元/亩,或亩均税收超过30万元的项目、新建标准化厂房容积率超过2.0的项目,优先保障用地指标。建立节约集约用地机制,严格审核开发区入驻项目用地规模、投资强度、土地产出税收、容积率等指标,加强建设用地供后监管;大力挖掘存量用地潜力,深入推进批而未供、闲置、低效用地及土地出让金“四项清理”工作。三是大力推进产城一体建设。高标准建设开发区交通路网、供水保障、供电通讯、污水处理、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砀山经济开发区道路、雨污分流管网基本建成,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加紧建设;萧县经济开发区建成区水、电、路、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备,建成公租房2160套;灵璧经济开发区南部工业区基础设施完善,北部新区路网启动建设;泗县经济开发区建成区实现“七通一平”, 建成汴光花园、汴光新村、东发安置小区等3个集中安置区;桥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道路升级改造、变电站扩容、燃气站和占地55亩综合体全面开工建设。

二、关于推进招商工作

一是规范招商引资政策。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国务院关于税收等优惠政策相关事项的通知》等国务院20多个政策性文件,以及《关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的意见》等省政府政策措施。编制了《宿州市企业投资有关政策参考》。二是完善招商考核办法。围绕工业项目、实体经济、新兴产业等方面,淡化总量,突出招商引资项目质量、开竣工项目数量等指标设定年度计划。印发了《关于加强2015年月度招商引资考核的通知》、《关于规范招商引资数据统计填报工作的通知》两个文件,切实加强新开工项目、投产项目、省外投资项目的考核,真正实现招商引资工作的提质增效。三是实施“123456”招商计划。“1”是整体承接,即抓好发达地区全产业链的整体承接。“2”是双线用力,即抓落地开工,抓招商项目线索充实项目库。“3”是突出三类招商主体,即各级政府、各类开发园区、现有企业企业三类主体。“4”是依托四大招商平台,即发达地区政府性产业转移服务协调机构及半官方的行业协会,各类商、协会和企业联盟,发达地区公司化运作的各类园区,各类股权和产权交易机构。“5”是拓展五大招商信息渠道。 “6”是六大招商模式。即政府全员招商模式、以商引商模式、招商外包模式、完善基础配套筑巢引凤式招商模式、飞地招商模式、招商生态环境、环境招商模式。

三、关于推进县域产业集聚发展

加快实施“3111”工程,推动开发区主导产业集群集聚,云计算、生物医药、食品制造、制鞋、新材料等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1-5月份,各县区、各园区首位产业企业共有227户,比去年增加19户。首位产业完成产值147.32亿元,同比增长16.8%;实现工业税收6.34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首位产业实现税收3.81亿元,同比增长6.83%。1-5月份,首位产业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各县区、各园区竣工项目24个,完成投资12.17亿元;在建项目132个,完成投资46.44亿元;签约和在谈项目76个。截止目前,各县区、各园区共排出三个“10”项目192个,其中,竣工项目71个,在建(新开工、续建、技改)项目71个,签约项目50个。

四、关于县域城镇建设。

一是大力推进县镇村“555”建设工程。各县重点建设项目按计划推进。四个县全年计划实施重点项目80个,已开工建设78项。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年度计划实施农村危房改造4100户,截至5月底,全市已开工建设3600户。组织县区开展“中国传统村落”的申报、保护和小城镇建设专项资金的申报工作。督促加快推进农村环境整治,组织实施农村生活垃圾三年治理工程,计划三年内完成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覆盖。指导美好乡村建设,今年全市计划实施美好乡村重点示范村40个,截至目前,39个试范村已经过市级规划评审,并已启动建设。二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已成立宿州市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按照省方案要求,已形成《宿州市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送审稿)》,提出新型城镇化试点的具体任务,设置了新型城镇化有关指标,研究谋划投融资机制、行政管理创新、产城融合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的目标任务,论证我市城镇化率目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人均成本等,近期报省有关部门和市政府后即将印发。

五、关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两区”建设,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一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家庭农场发展到284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264个,农业企业4013家,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36个。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创新做法,得到省委、省政府和农业部充分肯定,继2014年后再次写入2015年省委一号文件,正式向全省进行推广。二是示范基地及园区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20个重点示范基地及园区完成投资7. 7亿元,培育家庭农场328个,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40个,完成产值36.7亿元。三是农业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扎实开展。全市现代农业“两区”建设共开工重点项目135个,完成投资45.6亿元。全市新引进亿元以上农业招商项目10个,计划总投资21亿元,已完成投资10.3亿元。四是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为破解农业融资难问题,结合本地实际,市政府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三农”发展若干措施》文件。在继续抓好“信用村+农户”、“合作社+风险补偿金+农户”、蔬菜保险试点的基础上,与徽商银行合作探索开展对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融资支持,推进“龙头企业+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合作社”的批量授信担保方式的创新做法;与中国民生银行合肥分行合作开展宿州市农业产业化小微企业合作社试点,现已为50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8000多万元。

六、关于发展壮大民营经济

全面落实省、市《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市本级财政继续安排6000万元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整合重组、技术改造、节能减排、商贸流通发展和外贸促进、产品研发、市场开拓、招商引资、人才培养等发展项目。在具体工作中,一是督促县区深入落实省、市各项惠企政策,积极开展帮扶工作;二是引导优质资源向优势中小企业集中,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三是提升市县两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服务水平,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切实解决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今年1-5月份,全市共有民营企业23948户,新增3026户,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共有个体工商户130611家,新增6979家,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