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改革办召开新闻发布会

宿州市改革办召开新闻发布会

发布人:...

参会媒体:拂晓报、市广播电视台、中安在线、宿州发布、宿州新闻网、宿州发布网

访谈时间:2018年11月30日

发布地点:宿州市政务中心第一会议厅

发布单位:宿州市改革办、市新闻办

访谈摘要:宿州市改革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宿州全面深化改革情况

发布会图片

left right

发布会视频

发布会详情

布人:市委政研室主任、市委改革办副主任  吴振

砀山县委副书记、县委改革办主任 秦晓明

灵璧县委副书记、县委改革办主任 

泗县县委副书记、县委改革办主任 

埇桥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区总工会主席  史峰

萧县县委办公室主任、改革办副主任 

发布实录:

1.辉煌40年—宿州改革开放发展成就

2.辉煌40年—砀山县改革开放发展成就

3.辉煌40年—灵璧县改革开放发展成就

4.辉煌40年—泗县改革开放发展成就

5.辉煌40年—埇桥区改革开放发展成就

6.辉煌40年—萧县改革开放发展成就 

辉煌40年—宿州改革开放发展成就

市委政研室主任、市委改革办副主任  吴振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辉煌40年—宿州改革开放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这次新闻发布会,是经市委同意,由市委宣传部和市委改革办共同举办。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改革办,向大家长期以来对宿州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40年来,改革创新为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注入了蓬勃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改革决策部署,聚焦“2+4+2”工作总思路,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聚焦构建发展新体制,把准改革方向,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为民取向,精心谋划,精细组织,精准发力,全市改革呈现全面开花、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打造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宿州改革品牌。根据发布会安排,下面我从两个方面简要介绍宿州全面深化改革情况。

一、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情况

    市委高度重视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市委书记担任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全体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市人大和市政协有关负责同志任成员。领导小组设立八个专项小组,组长分别由市委常委担任,具体负责各分管领域重要改革问题的研究和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市委副书记兼任办公室主任,市委秘书长兼任常务副主任。在全省率先设立市委改革办协调科,并进一步加强县区委改革办人员队伍建设。几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紧扣上级部署抓改革推进。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作为首要任务,确保各项改革沿着党中央指引的正确方向往前推进。一是贯彻上级部署做好顶层设计。对于上级作出的改革部署及有关会议精神,第一时间传达学习,第一时间贯彻落实。2014年以来,市委先后召开27次领导小组会议,对涉及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各项改革举措,一体部署、一体落实、一体督办。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始终站在一线亲力亲为抓改革,亲自谋划督察河长制、健康扶贫、户籍制度改革和文明创建等重点改革任务,研究推出一大批硬招实招。2017年4月,萧县作为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成效明显、社会资本参与度较高的县,受到国务院通报表彰。二是聚焦民需民意谋划改革任务。深入开展“百千万”民意调查,持续提高改革谋划精准度,科学制定改革工作要点和任务总台账。2014年以来,881项改革任务系统推进,取得阶段性成效。2016-2017年,我市深改工作综合考核连续两年排名全省第一。三是定期督办催办确保改革实效。严格按照“三察三单”工作要求,扎实开展专项督察和督导评价,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我市“三察三单”具体做法作为模板在全省推广。

    (二)紧扣任务落实抓机制创新。注重制度建设在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中的保障作用,以制度压实责任、推进落实。一是健全完善运转机制。先后制定了领导小组、专项小组和改革办等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月调度、季盘账、年考核。建立领导小组、专项小组、牵头单位、督导专员“四位一体”的大督察机制。二是探索创新推进机制。在全省第一个建立改革落实问责制度,印发《宿州市全面深化改革落实问责实施细则》,加大对改革推进中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慢作为等问题的地方部门和领导干部的执纪问责。制定了《关于提高改革方案质量推进改革举措落地的实施意见》,提高了改革精准发力和精准落地能力。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建立容错免责机制的暂行办法(试行)》,鼓励想干事、能干事的党员干部敢干事、干成事。三是持续推进第三方评估机制。在全省第一个全面引入、深入推进第三方评估机制,邀请市内外专家学者、“两代表一委员”等,进一步提高改革考核评估的科学性、真实性、公平性,经验做法得到中央改革办充分肯定。

    (三)紧扣社会导向抓改革宣传。着力营造全民知晓、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改革宣传氛围,凝聚共识、形成合力。一是加强多平台宣传。2014年以来,在《人民日报》《中国改革报》《安徽日报》等国家主流媒体刊发改革信息200余篇。2018年,邀请重点改革牵头市直单位和各县区,召开4场新闻发布会,全面展示改革成果。二是提升信息报送质量。及时发掘提升基层改革案例,组织开展重点改革宣传报道,共编发改革工作简报120多期,上报改革信息100余篇。三是加强宣传引导。严格实行改革信息月报送和信息采用通报制度,对各级各单位报送信息进行量化打分,作为各部门综合考核的重要依据。2018年10月,市委常委、副市长吴继承同志在全国“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暨深改五周年——经济体制改革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层研讨会”上作经验交流。

    (四)紧扣改革实效抓督察调度。将改革督察调度作为促进改革落实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抓手。一是认真制定督察计划。印发《宿州市全面深化改革督察办法》,年初制定督察计划,确定重点,明确项目、时间、方式、责任分工,提高改革督察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二是严格开展督察考核。联合市直相关部门、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开展联合督察,每季度甄选10项改革任务进行专项督察,督察考核评分公开公示,在市委深改组会议上进行通报。三是强化督察结果运用。将督察结果和整改落实情况作为年度改革工作考核的重要部分,及时下发《整改问题清单》《整改措施和整改责任清单》,明确要求、限期整改。2018年,我市出台了全省第一份督导专员实施办法,进一步增强督察力量。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专项小组、县区季度改革督导评价工作,经验做法被省委改革办在全省推广。

     二、重点领域改革情况

    1.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012年,我市在农村改革试验中率先探索建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作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有效实现形式和农业经营体组织体系创新的有益探索,从2013年起连续六年写入省委一号文件,2017年10月农业部等六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促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的指导意见》,2018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在全国进行推广。中农办、农业部认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端于我市,在2018年2月“宣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暨2018三农发展大会”中,我省推荐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入选“三农”十大创新榜。目前,全市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已发展到272家,加入联合体的龙头企业283家、合作社863家、家庭农场1818家,覆盖了粮食、畜禽、果蔬、林木等主导产业,年产值达290亿元以上。

    2.脱贫攻坚综合改革。大力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电商领域从业贫困人口6270人、开设网店913个,建成电商扶贫(服务)示范网点81个。乡村旅游扶贫“八个一”提升项目全部开工,综合带动贫困人口4670人。扶贫小额信贷累计发放3.04亿元,贫困户获贷率达26.13%。砀山县成为全国县级农产品电商销售第一大县,电商扶贫模式多次在全国会议交流。灵璧县在全省率先开展精神脱贫,与移风易俗和农村环境“三大革命”等相结合,深入实施“六大行动”,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制定《宿州市2018年健康脱贫兜底实施办法》,保障贫困人口就诊180.29万人次,“一站式”结算贫困户医疗费用6.31亿元,实际补偿比例96.73%。全市9337个自然村全部配备扶贫小组长做法得到省委李锦斌书记肯定性批示,被中组部向全国推介。市委组织部荣获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3.城管服务超市。我市紧紧围绕“尽心竭力为人民服务,城市文明共建共享”目标,以新理念、新思路提高城市管理服务信息化,采取“互联网+”技术,按照“线上线下”“虚拟与实体”超市并存思路,依托数字化城管平台,建设“城管服务超市”系统平台。“城管服务超市”运行以来,共受理群众各类诉求48232件,办结47676件,办结率98.8%,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赞誉和社会舆论的高度评价,2016年荣获“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最佳案例”。

    4.互联网+政务服务。2017年初,市政府将政务服务工作纳入了政府十件惠民实事,将“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纳入市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建立工作任务项目化管理台账,实行挂图作战,实时跟踪督办。目前,宿州市“互联网+政务服务”项目已完成市级门户、事项管理平台、运行平台、表单管理、材料管理、网办后台管理、统一支付平台、物流管理平台、电子监察等基础平台建设工作,共计测试省下发事项2000余项并全部上线。 2017年,市政务服务中心荣获全国行政服务大厅“百优十佳”称号。

    5.新时代传习中心建设。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市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大力推进新时代传习中心和传习所建设,精心打造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宣传理论阵地和意识形态阵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基层广泛传播,让党的最新理论接地气、入人心、扎下根,经验做法得到省委李锦斌书记肯定批示。

    6.选用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做法。通过“群众推荐、个人申请、党组织审查、党员群众代表大会表决”的方式,从为群众推崇敬重,为家乡作出积极贡献,品行优、威望高、社会阅历丰富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族长、老教师等群体中选任;也注重从热心本地公益事业的发展致富能手、优秀外出人员中选任一批乡贤,帮助协调群众矛盾,带领群众共同致富。2016年,泗县171个行政村共选用1056名乡贤志愿者,推动和谐乡风建设,“选贤任能、解决大事小情”的做法被《人民日报》头版刊发推广,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经验做法被中央改革办向全国推介。

    7.“人地挂钩”改革试点。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土地要素在城乡之间优化配置,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用地保障水平,埇桥区率先在灰谷镇付湖村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改革,有序推进城乡之间的土地、资金等要素流转和市场配置,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和耕地的动态平衡,有效破解城镇化过程中的“人往哪里去、地往哪里转、钱从哪里来”等矛盾,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试点经验被国土资源部在全国推广。

    8.政协委员听庭审。市政协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倾力打造“政协委员听庭审”协商式监督新品牌。自2013年至2017年,在宿的省、市、县(区)三级政协委员共2100多人次参与旁听案件235件,召开评议座谈会216次,填写评议表2000余份,提出相关意见建议800余条,为维护司法公平正义、促进法治宿州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省政协将我市经验做法向全省推广,《人民政协报》《中国政协》杂志等先后报道这一改革成果。

    全面深化改革没有休止符,加快发展、奋力崛起始终是我们的不懈追求。“弄潮儿向涛头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施工高峰期、落实改革任务的攻坚期、改革落地见效的检验期,我们必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改革部署,坚定“不干则已,干则必成”的自信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持续奏响“狠抓落实,实干兴宿”的最强音,不断开创创新型五大发展美好宿州建设新局面。

 辉煌40年—砀山县改革开放发展成就

砀山县委副书记、县委改革办主任 秦晓明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砀山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决策部署,紧密结合自身实际,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夯实责任,狠抓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呈现出“规定动作有质量、自选动作有特色”的良好态势,形成了电商精准扶贫、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旅游+”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砀山经验”“砀山模式”。根据发布会安排,下面由我向各位介绍砀山县全面深化改革进展情况。

    一、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情况

    一是对标上级党委部署。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为指导,对中央和省、市委全面深化改革会议精神,第一时间传达学习,第一时间贯彻落实,确保各项改革任务推进与中央精神契合,与省、市委部署步调一致。

    二是高位统筹保障改革。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全县改革的系统谋划、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工作。设立八个专项小组,组长分别由县委常委担任,具体负责各分管领域重要改革问题的研究和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县委副书记兼任办公室主任,常务副主任由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兼任。县委改革办采取专兼职相结合的方式,力量配备进一步充实。

    三是结合实际重点谋划。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结合砀山实际,2014年以来,县委深改组先后召开21次领导小组会议,出台改革方案和改革举措562项,对涉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改革举措,实行一体部署、一体落实、一体督办。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每年均谋划实施10项牵引性作用大的特色改革项目,作为“自选动作”,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为确保工作质量,制定了《关于提高改革方案质量推进改革举措落地的实施意见》,提高改革精准发力和精准落地能力。出台《关于鼓励支持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建立容错免责机制的暂行办法(试行)》,增强了落实改革决策部署的执行力。

    四是完善机制落实改革。先后制定了领导小组、专项小组和改革办等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月调度、季盘账、年考核,建立了分工明确、上下联动、左右协调、规范有序的运行机制。认真落实“三察三单”制度,大力整合督察力量,建立领导小组、专项小组、牵头单位“三位一体”的大督察机制。出台《专项小组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督导评价办法(试行)》、《砀山县全面深化改革督察办法》,不断夯实专项小组工作责任。同时,将改革创新工作纳入镇(园区)和县直单位年度综合目标责任考核,督促各部门各单位切实将改革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二、重点领域改革情况

    一是电商改革纵深推进。2015年初,砀山仅有电商平台2个,网店139家,电子商务年交易额0.8亿元。随着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电商产业实现了“井喷式”的发展。截止目前,全县已拥有电商平台21个,电商企业1370家、农产品品牌1500多个,网店和微商5万多家,培育了2家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和15家电子商务限上企业,带动10万多人从事电商物流等相关产业,有效解决了水果卖难卖贱的大问题,形成了电商经济的大效应,打造了经济增长新引擎,促进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仅今年1-9月份,全县网上农产品销售额达31.1亿元,其中农产品上行26.49亿元。先后被评为“全省电子商务进农村全覆盖工作先进县”、2017年电子商务绩效考核全省第一、电子商务产业园被评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砀山做法多次在国家级、省级会议上作经验交流、进行推广。

    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成效显著。实施“数字果园”创新工程、建设物联网追溯监管模式,实现生产记录可查询、产品流向可追溯、储运信息可查询,逐步实现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目前已建成15家国家级、11家省级砀山酥梨示范基地。全县70万亩果蔬种植生产基地获无公害基地整体认证,15万亩砀山酥梨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建成国家级蔬菜标准园2个,省级蔬菜标准园7个,市级蔬菜标准园1个。砀山县被评为全省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近期又被评为“安徽省质量强县” 、省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三是“生态旅游+”活力迸发。大力实施“生态旅游+体育”“生态旅游+文化”工程,创新举办FEI一、二星级马术耐力达标赛、“健康安徽”环江淮万人骑行大赛总决赛和梨园马拉松赛以及纪念齐白石等系列特色节庆活动,“小砀山”成为国际马术发展史上的“大地方”,“小县城、国际范”彰显。黄河故道马术赛道被中国马业协会誉为全国“十大黄金赛道”之首,荣获中华民族大赛马•传统耐力赛最佳赛道奖和推动奖两项大奖。砀山被评为“中国最美生态宜居旅游名县”,系列活动多次被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宣传报道,极大地提升了砀山对外知名度和美誉度,催生出更多旅游新产能和经济增长点。仅今年采梨花节期间,来砀游客人数超过1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3.4亿多元。

    四是“酥梨小镇”彰显特色。省级特色小镇“酥梨小镇”良梨镇以“文家河生态景观轴”为主轴,以“河岸休闲观光带”为一带,形成“梨树王核心风景区”、“特色民宿体验区”、“酥梨生态观光种植区”、“文化休闲体验区”四区空间结构。依托梨花节和采梨节,每年吸引游客200余万人次,实现年旅游总收入8000余万元,成为“安徽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位居安徽省特色小镇影响力指数榜首。

    五是“三变”改革蹄疾步稳。我县在全市率先完成16个镇(园区)164个村(居)的清产核资工作,核实资产总额187525.87万元。目前,全县共有62个村开展了“三变”改革试点,其中56个村已率先完成了试点改革工作,共67家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中来,入股土地50840亩,入股农户3255户,村集体经济投入总计7128.67万元,村集体入股收益1730万元,其中农户入股收益1073万元。

六是扶贫模式创新实施。电商精准扶贫形成“砀山模式”,通过阿里、京东、苏宁三大电商平台,全县139个行政村全部建设运行电商扶贫驿站,创新开展“一个电商一个村精准帮扶助脱贫”,经验做法得到国务院扶贫办、商务部肯定,电商扶贫成为砀山一张靓丽的“名片”;产业扶贫改革成效显著,深入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强力实施“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仅今年以来,全县共实施特色种养业产业扶贫到户项目42034个,投入财政资金1.94亿元,带动42034名贫困户脱贫。砀山县三佳利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多策并施带动脱贫案例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发布的产业扶贫十大机制创新典型。

七是城镇建设提档升级。实施城镇建设攻坚工程,城乡面貌发生巨变。强力推进砀城大征迁大建设大创建,完成棚户区改造项目16个,征收面积285万平方米,提前超额完成三年棚改计划总量,位居全市前列。强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大力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制综合改革,城市管理执法水平能力明显提升。持续推进“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向纵深、向村级延伸,扎实推进全县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栉风沐雨四十载,砥砺前行谱新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持续全面深化改革伟大实践中,努力谱写新时代砀山发展新篇章!在此,也希望各位新闻界朋友继续关注和支持砀山的改革工作,谢谢大家。

 辉煌40年—灵璧县改革开放发展成就

灵璧县委副书记、县委改革办主任  刘  健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辉煌40年—宿州改革开放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借此机会,我代表灵璧县委改革办,向大家长期以来对灵璧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改革开放40年来,灵璧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秉承革命传统,发扬革命精神,矢志不移推进深化改革在灵璧大地落地生根。灵璧金融扶贫“一自三合”模式向全国推广,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改革试点参与全国验收指引标准制定工作,经验得到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的充分认可和肯定。现代农业联合体、精神脱贫、光伏农场模式、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改革试点等被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智慧旅游、社情民意恳谈协商制度改革、供销社综合改革等走在省市前列。2003年以来,灵璧县连续三届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荣誉称号,连续14年保持“全省平安县”(全省综治模范县)荣誉称号,2017年获得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2017年,灵璧县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成效明显,受到省政府表彰;县级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得分进入全国前200名,获得省政府通报表扬和中央财政奖补。2018年11月,县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赵晓峰被评为“全国模范检察官”,此次全国共授予44名检察干警该项荣誉称号,安徽省在职干警仅赵晓峰1人。根据发布会安排,下面我从三个方面简要介绍灵璧全面深化改革情况。

    一、提高站位,构筑改革机制“主框架”

    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自2014年启动以来,灵璧县坚持把体制机制建设作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着力夯实制度对于改革的支撑力,建立了一套科学、高效、规范、管用的工作机制。按照中央和省市委部署,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四大班子领导为成员的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同时设立8个专项改革小组,确保改革工作有效衔接、改革任务高效落实。县乡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敢于担当、亲力亲为,做到重要改革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察,推动全县各项改革部署善作善成。

    充分发挥县委深改组会议的统筹谋划作用,每次中央和省、市委深改会召开后,灵璧县都第一时间召开深改会开展学习,安排部署深化改革工作。着力抓好改革工作督察督导,出台《关于建立改革任务落实“三察三单”制度的实施细则》,对全年重点改革任务加强督察,每次督察均形成整改问题清单、整改举措清单和整改责任清单。出台《县委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意见》《关于提高改革方案质量推进改革举措落地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出台《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工作规则、专项小组工作规则、县委改革办工作细则》《灵璧县全面深化改革督察办法》,确保全县各项改革方案落实到位、工作推进到位、督促检查到位、改革成效到位。

    二、先行先试,打造改革创新“试验田”

    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委改革决策部署,紧密结合灵璧实际,抓主抓重,苦干实干,重点领域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承担的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等4项国家级试点和智慧旅游试点、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刑事案件“主办侦查员”制度试点、中央财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科协系统改革试点、城乡道路交通客运一体化试点、“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县、渔沟镇特色小镇、虞姬乡旅游小镇等9项省级改革试点蹄疾步稳,有序推进。

    出台《关于提高改革方案质量推进改革举措落地的实施意见》,建立重点改革方案集体研究及合法性审查机制,明确改革方案标准,加强调查研究,强化评估论证,严格审核把关。健全宣传推广机制,广泛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微博微信、手机报等平台,宣传报道全县工业经济、招商引资、文化旅游、从严治党等方面的新举措、新部署。出台《灵璧县全面深化改革第三方评估办法(试行)》,对重点领域改革方案和具体改革举措及时跟踪检查。

    三、注重推广,创树改革品牌“名片库”

    着力打造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的“灵璧品牌”,2018年6月29日,在全国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推进会上,灵璧县作经验介绍发言。深化科协改革,省委副书记信长星对省科协党组报送的《关于市县级科协深化改革试点工作有关情况的报告》作出批示,《报告》中5次提到灵璧。教师无校籍管理改革试点取得显著成效并在全市推广。深化主办侦查员制度改革,被省公安厅发文推广。供销资金互助社等试点项目初显成效,在2017年8月召开的全省供销综合改革座谈会上,灵璧县作经验介绍发言。创新社情民意恳谈会制度,获得省委改革办肯定,被市委深改组、市政协发文推广,全市社情民意恳谈协商推广推介现场会在灵璧举行。2018年6月23日,在全国政协系统党的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灵璧县作经验交流发言。2018年7月18日,在杭州召开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研讨情况沪苏浙皖四省市政协片区座谈会上,灵璧县作经验交流发言。深化智慧旅游改革,建成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级地质公园,4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奇石文化园、现代农业博览园、虞姬文化园获批省级研学旅行基地。“灵璧清风”宣讲团先后被评为全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先进宣传典型、首批“安徽省理论宣讲示范基地”、安徽省理论宣讲先进集体。

    在脱贫攻坚战役中,发扬“攻堡垒”精神,从群众满意、创新机制的角度出发,做了很多开拓性探索。坚持创新思路,在全省率先开展精神脱贫,与移风易俗和农村环境“三大革命”等相结合,实施宣传教育、志愿帮扶、文化惠民、教育培训、环境整治、典型选树“六大行动”,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内生动力。游集镇游东村贫困群众闫秀芹,主动丢弃贫困帽、自强闯出半边天,当选2018年2月份“中国好人”。国务院扶贫办、新华社智库专报先后报道我县精神脱贫经验做法。省政府分管领导对我县精神脱贫工作给予专门批示。出台《关于创新产业化带贫机制的意见》,在企业带贫、公益岗位带贫、入股收益带贫、电商带贫、旅游文化产业带贫、扶贫工厂带贫、特色种养业带贫、培训就业带贫、光伏带贫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以奖代补。开发光伏农场扶贫新模式,完善带贫减贫机制,实现“智能发电+现代农业+就业”精准扶贫,产生“1+4”的叠加效益。2017年9月1日,首届中国光伏农业精准扶贫发展论坛暨光伏农场包县脱贫灵璧模式推介会在灵璧召开,重点推介灵璧光伏扶贫农场模式。人民日报连续两年对灵璧改革举措进行报道(2016年为产业化联合体,2017年为光伏农场)。创新推进金融扶贫,走出了一条具有灵璧特色的“金融+产业”融合发展、带贫减贫之路。2018年7月9日—10日,全国金融扶贫培训班(现场会)、深度贫困地区产业扶贫保险工作会议先后在灵璧召开,灵璧县在全国金融扶贫培训班上作经验交流发言;灵璧县创新推广户贷户用自我发展、户贷户用合伙发展、户贷社管合作发展、户贷社管合营发展的“一自三合”模式向全国推广。

    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新要求、部署了新任务。全县130万人民群众正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市、县委的的坚强领导下,突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以更大决心、更大勇气、更大力度把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推向深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开创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灵璧建设新局面而奋斗!

    在此,也希望各位新闻界朋友继续关注和支持灵璧的改革工作,谢谢大家! 

辉煌40年—泗县改革开放发展成就
泗县县委副书记、县委改革办主任  庞  壮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辉煌40年—宿州改革开放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也很荣幸能向各位媒体朋友介绍泗县改革发展各项成绩。

泗县古称虹乡、泗州,在全国全县有着独特的世界文化遗产隋唐大运河“唯一”活态遗址、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泗州戏、中国山芋之乡、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中国药物布鞋、皖东北革命根据地“六大名片”。近年来,在省市坚强领导下,县委县政府坚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速崛起,聚焦“全市争第一、全省争上游、全面达小康”的奋斗目标,明确了“1146”产业发展布局、“532”城乡人口布局、“15826”城镇规划体系,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活力显著增强,人民福祉大幅提升,连续两次入选全国中小城市投资潜力百强县市。

    经济社会主战场取得的优异成绩,离不开全面深化改革激发的强大发展动力、释放的澎湃发展活力。根据发布会安排,下面我从两个方面简要介绍泗县全面深化改革情况。

一、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情况

    泗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突出重点抓改革、强化责任抓落实、推动发展惠民生,全面深化改革总体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泗州大地上、林田湖草间,每一个改革举措都是对时代呼唤、社会进步、群众期盼的回应,也是泗县多年改革的见证。近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坚持对标对表、高位推动。县委高度重视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县委书记、县长均担任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全体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县人大和县政协有关负责同志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8个专项小组,均由县委常委同志牵头负责。建立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指挥统领、专项小组协调推动、专项小组及各责任单位具体实施的“三层推动”工作机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定期召开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传达中央、省委、市委全面深化改革会议精神,指导、督促我县重大改革举措推深做实。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作为首要任务,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和工作的连续性、前瞻性,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二是突出先行先试、探索实践。我县突出问题导向,从民生事业、农村综合改革、人居环境改善等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痛点、难点出发,下大力气争创改革试点,释放更多改革红利。在先后被列为国家级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国光伏扶贫试点县、全国健康促进试点县等改革试点金字招牌基础上,今年又先后获评国家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国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安徽省人居环境三年行动示范县、省第三批“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示范城市”等。

    三是强化统筹协调、落实落地。每年立足我县实际,研究制定年度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工作要点,确定重点改革任务并对任务进行细化分解,逐项明确牵头领导、牵头单位、配合单位。逐项建立工作台账,明确责任主体和时间节点,按照“问题倒逼,时间倒排,责任倒查”的原则,搞好组织协调,落实动态管理,每月对账盘点,及时督促责任单位按照时间节点完成改革任务。制定出台并深入落实《泗县全面深化改革督察办法》,县委主要负责同志率先垂范抓督察、抓落实,多次深入改革攻坚一线实地督察,改革办会同各专项小组对重点任务进行“三察三单”督察,倒逼各级各部门切实将改革落实在行动上。

    二、重点领域改革情况

    我们以改革破解发展难题,以改革培养发展优势,无缝对接上级改革任务,不断提炼总结已有改革经验,持续有力推进改革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重点介绍以下9项改革。 

    1.脱贫攻坚尽锐出战。我县把高质量脱贫摘帽放在首位,严格对照贫困县摘帽各项标准和时间节点,出台整县摘帽方案,全面打响以“1+6+3”【“1”是脱贫攻坚基础管理工作;“6”是政策落实、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人居环境整治、土地增减挂;“3”是基层组织、作风整治、社会治理】为主要内容的春夏秋冬四季攻势。推行“四带一自”产业扶贫、“三有一网”点位扶贫、“三业一岗”就业扶贫等模式,聚焦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村庄基本面貌“三基”共进,在省“351、180”医疗兜底政策的基础上,对贫困人口剩余的住院合规医疗费用全部实行兜底保障,确保精准发力、吹糠见米。突出领导力量、专职力量、驻村力量“三力聚合”,坚持周例会下沉乡镇召开,月例会集中调度,十大工程项目每周调度推进。率先整合组织部和扶贫办相关职能,设立驻村工作队及“双包”工作管理办公室,压实包保单位、驻村扶贫工作队、十大攻坚专班责任,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的攻坚体系。全省县域结对帮扶现场会、高质量脱贫摘帽现场推进会相继在我县举行。

    2.民生发展市场运作。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尽最大努力,在最短时间,谋求民生领域改革新突破,做好分好共享“蛋糕”。在教育方面,我们与中冶集团合作,融资3亿元用于建设新一中;通过国开行贷款5.4亿元,用于建设15所中小学及幼儿园,整体提升县城优质教育覆盖面;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将宿州环保工程学校(泗县职教中心)全权委托天坤国际集团管理经营。在医疗卫生方面,我们与央企开展合作,并争取国开行贷款支持,投入12.3亿元,实施县人民医院新院、中医院搬迁、妇幼保健大楼、县二院新院和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在社会管理方面,我们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推进治安、交通、城管综合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完善政府应急、电子政务、灾害预警和社会民生信息、产业信息等系统平台及智能模块。

    3.农业农村纵深改革。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出台推进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全面落实县乡村三级林长制、河长制、路长制改革,大力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四好农村路”建设步伐加快,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有力实施。大力推广金丝绞瓜种植,与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签订百万吨订单,把地方小特色做成大产业。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展开清产核资工作,对各村资产、资金、资源进行逐笔逐项清查,试点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与省农业担保公司合作开展“劝耕贷”业务。以国家级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县为契机,打造18个创业示范基地,引导农民工等返乡人员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经济。加快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建成电商产业园1个,电商云仓快递物流园1个,线上特色馆2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233个,全县行政村覆盖率已达100%。

    4.基层党建创新发展。在全县农村党组织中开展以争创“脱贫攻坚红旗村、环境改善红旗村”等“五面红旗”村、配套“五面红旗争创公示牌、村干部星级评定公示牌”等“五牌联动”工程,建立“按月评选、年终累积、乡镇推荐、县级总评”评选体系,评定结果与村干部绩效报酬和驻村工作队长、村干部、扶贫小组长评先评优挂钩。通过扛旗多少比成绩、公示效果比贡献,让村级党建工作具体化、抓手化、奖惩化,引导村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比学赶超、建功立业。人民日报、安徽日报、中组部、安徽省委组织部多次宣传推广。

    5.人居环境整治探索实践。我县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改厕、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与污染防治和脱贫攻坚紧密结合,以“三清四拆”(清理沟渠汪塘、柴草秸秆、畜禽粪便;拆除旱厕、废弃畜禽圈舍、破危房屋院墙、私搭乱建)为重点内容,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注重顶层设计,做到城镇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三规合一”,将全县1796个农村自然庄分为美丽乡村中心村、土地增减挂整治村、“三大革命”治理村“三个层次”全域推进。强化“一个乡镇抓一个示范村、一个村抓一个示范村庄”示范带动,整合土地增减挂、土地出让、融资、农民自筹、财政拨付等6亿元资金,发动村民理事会、乡贤五老、贫困户积极参与,引进大型专业保洁公司,实现了全县农村垃圾处理一体化,推行农村污水处理厂专业化市场化运行管理模式,摸索出了一条符合我县实际的农村人居环境“三大革命”综合整治模式,农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明显提升。

    6.“医养残”结合先行先试。紧盯村级养老、托残、就医等公共服务短板,整合民政、残联、卫计等系统闲置资源,创新实施“医养残”结合改革。县福利院闲置房屋设立卫生室和残疾人托养中心,实行县级养老、托残、医疗服务“三合一”。利用农村现有闲置校舍、村部、卫生室、老年房和农户空房等,实现村级五保户供养、养老服务、老年房、医疗、残疾人康复托养“五合一”。同时,开办“幸福食堂”,为农村有自理能力的五保户、残疾人、独居老人和特困社会老年人提供日间就餐、送餐、保洁、生活照护、文化娱乐等服务。

    7.招商引资泗县模式。突出产业发展路径,持续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库,聘请有资质部门谋划、策划、包装、储备,形成一批前景好、带动性、附加值高的项目库,从而大大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成立8个驻点招商分局和6个工业招商组。探索“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专业化运营”的招商新机制,招商部门“隐居”幕后,当起招商“指挥员”,聘请有一定影响力招商中介机构,通过引进项目,建立评估验收奖励机制,开拓委托招商新模式。

    8.文化遗产传承利用。2014年,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泗县段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中位于泗县县城以东5.8公里的河段,是通济渠的唯一活态遗址。我县坚持保护为先,强化法制约束,实施整体保护,深入发掘各类文化资源统筹沿线空间格局和相关要素,实施大运河通济渠泗县段展示工程,彰显运河特色风貌,延续运河历史文脉。泗州戏学院成功挂牌招生,泗县文化馆被命名为国家一级馆,“运河人家”列入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录。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中央、省市要求,回应人民期盼,把准方向、聚焦突破,推动全县改革工作在新阶段实现新目标,以优异成绩向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

 

辉煌40年—埇桥区改革开放发展成就
埇桥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区总工会主席  史峰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

    大家好!非常高兴参加“辉煌40年—宿州改革开放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借此机会,我代表埇桥区委,向大家长期以来对埇桥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埇桥区地处淮北平原,是宿州市唯一市辖区,面积2907平方公里,辖25个乡镇、11个街道、3个行管区,人口190万,其中常住人口173万,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6.81亿元、财政收入38.32亿元,是全国中小城市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埇桥是改革创新之地,打造了一批在全省、全国有影响力的改革品牌。根据发布会安排,重点介绍以下6项改革。

    一、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我区在农村改革试验中率先将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以利益联结为纽带,建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作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有效实现形式和农业经营体组织系创新的有益探索。目前全区已成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86家,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24家,家庭农场146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814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2017年10月农业部等六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促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的指导意见》,后又被写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上升到国家层面政策,在全国进行推广。在2018年2月由农民日报社主办的“宣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暨2018三农发展大会”中,安徽省推荐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入选“三农”十大创新榜。

    二、农业信贷“劝耕贷”。农业经营主体由于缺乏信贷担保和抵押物,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016年我区与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省农业银行深度合作,通过政银担三方“抱团”风险共担,共同推出政策性金融支农服务新产品——“劝耕贷”。“劝耕贷”纯信用、无需抵押,一经推出便受到农业经营主体的广泛关注和普遍欢迎,迅速在全省推广。目前,在我区已累计发放“劝耕贷”4.13亿元,惠及309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财政部以“安徽首创‘劝耕贷’模式”向全国推广。

    三、“人地”挂钩试点。我区在全国率先探索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深层次破解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缺地”“缺人”以及农业现代化建设“缺钱”等难题。“人地钱”挂钩写入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上升到国家层面政策举措。

    四、教育集团化改革。我区以城区优质学校为核心校,通过“名校+新校”、“名校+弱校”等方式,将新建学校、城郊街道薄弱学校并入,组建教育集团,从结构上解决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保障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目前,已组建2个初中教育集团、5个小学教育集团、2个学前教育集团,共计48个校区。我区被国务院教育教导委员会认定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获全省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核优秀县区称号。公办幼儿园集团化办学经验获教育部推广。

    五、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我区立足全国优质粮食产区优势和现代农业产业基础,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201710月,埇桥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上升为国家战略,获得中央、省级财政亿元资金支持。目前,园区建设规划面积11.8万亩,入驻企业20家,其中上市企业4家,拥有知名品牌10个,地理标志2个,主导产业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5%

    六、互联网+政务服务。我区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窗、一次”改革,构建一体化的网上政务服务体系,实现跨层级、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工作获省政府通报表扬。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我们坚信,唯有改革才有出路,唯有改革才有未来。区委、区政府将始终牢记使命、敢为人先,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以更大力度推进改革,把人民的期待变成改革行动,让人民的希望变成美好的现实。

 

辉煌40萧县改革开放发展成就

萧县县委办公室主任、改革办副主任  刘   杰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辉煌40宿州改革开放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借此机会,我代表萧县县委改革办,向大家长期以来对萧县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萧县也迎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纪元,全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解放,经济步入了加快发展的新阶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县上下牢固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扎实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优生态、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奋力在皖北振兴和全面冲刺全省第一方阵中闯出新路,全县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和各项事业取得了灿烂辉煌的成就。

    近年来,萧县先后荣获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防腐蚀业第一县、全国农业科普示范县、全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样板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国安全畅通县、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中国辣椒制种第一县、全国重点产煤县、安徽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先进县、中国面粉加工强县、安徽省产粮大县、水果生产大县、全国最大的胡萝卜生产基地、四大葡萄种植基地之一,首批安徽健康脱贫工程示范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称号。

     四十年来,改革工作能力提升明显,高位推进有力有序。近年来,县委高度重视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县委书记担任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全体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县人大和县政协有关负责同志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8个专项小组,持续加压蓄力改革工作。系统谋划科学有效。县委主要负责同志始终站在一线亲力亲为抓改革,亲自谋划标志性牵动性改革,研究推出一大批硬招实招。2014年以来,县委深改组共召开会议20次,系统谋划改革事项582项,主要领域改革四梁八柱主体框架基本确立。2018年120项年度改革任务有序有力推进,已完成改革任务65项。

    改革品牌持续唱响。近年来,我们集中力量抓好一批牵动性强的重大改革,如将原政务新区按第四代产业融合社区标准改扩建,打造承接科技企业入驻优质平台,加强黄河故道湿地保护,开展扶贫互助岗工作,推行设立孝善基金,成功举办萧县汉画像石拓片晋京展,掀起民间投资逆势高涨的“萧县现象”,获国务院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成效明显(全省仅一市两县),党建“六考双评”联动机制获得省委肯定,进一步打响擦亮萧县改革品牌。在统筹抓好各领域改革的同时,集中力量抓好改革试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试点、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改革试点、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试点、购买公益文化岗位改革试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成效显著。

四十年来,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大幅提升。201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269.97亿元,是1978年的151.1倍,年均增长13.7%。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17年全县财政总收入23.4亿元,是1978年的162.3倍,年均增长13.9%2017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36亿元,是1978年的121倍,年均增长13.1%2017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36亿元,是1978年的121倍,年均增长13.1%

四十年来,全面小康步伐蹄疾步稳,脱贫攻坚工作强力推进。聚焦“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目标,始终把扶贫与扶智、扶志深度融合,有效提升了自身脱贫能力和减贫脱贫成效,全县累计贫困村退出87个,脱贫188207人,贫困发生率由2年前的3.52%下降至目前的1.48%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升。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坚持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民生事业与社会同步发展,人民生活得到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殷实安康。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98元,是2014年的1.33倍,年均增长9.97%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89元,是1978年的203.6倍,年均增长14.6%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近年来,持续加大人民群众居住、饮水、出行、通讯等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力度。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贫困群众安居问题得到有效解决;2018年,“三清四拆”减法成效显著,拆除破旧危房67.93万平方,完成村庄整治1599个。“双基建设”加法日增月益,投入16.5亿元用于户户通自来水、农村通村道路、村村建公厕、文化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农村环境“三大革命”深入开展,完成农户改厕3.2万户,2401座公厕和22个乡镇污水处理厂正在加紧建设。道路交通重点工程项目完成总投资15.847亿元,为历年之最。“路长制”启动实施。投资1.487亿元完成农村公路畅通工程241.522公里。投资9.659亿元完成自然村道路硬化工程1318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2018年,104个“610”工程项目完成投资87.89亿元,全县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萧县志宏仓储物流中心项目正在进行基础工程施工;兴达集团结算中心项目正在加快完善前期手续。

    四十年来,产业发展质量明显提高。新型工业不断壮大。改革开放以来,萧县始终坚持工业主导地位不动摇,把大力发展新型工业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加快赶超的重要手段,坚持一手抓产业质量、一手抓平台建设。今年截至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1家,实现工业总产值增长14.97%。首位产业完成产值143.64亿元,增长30.3%;实现税收2.22亿元,增长27.43%。69个技术改造项目完成投资70.47亿元。38个市重点调度技改项目完成投资27.18亿元。26家战新企业实现产值同比增长44.2%,排名全市第一位,8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申报待批。获评全省“制造业发展增速10快县”。

文旅领域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萧县始终坚持把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重点产业来抓,坚定不移走全域旅游发展架构,全域旅游产业实现了从默默无闻到小有名气的华丽转变。2018年,成功与潇湘电影集团合作签约;京徽画院、龙城画派先后举行书画义捐义卖助力扶贫赈灾。非遗曲艺《渔鼓道情》参加全国非遗周展演展示。“萧县汉画像石拓片展”在北京81美术馆隆重开幕。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六届年会在萧成功举办。萧窑遗址、金寨遗址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通过省文物局初选。皇藏峪游客中心、新大门、生态停车场、宾馆、文化商业街竣工验收,获授“安徽省研学旅行实践基地”,5A创建取得阶段性进展。蔡洼淮海战役红色旅游景区入选长三角区域旅游系统党性教育基地和省党员干部党史教育基地,二期项目“淮海战役纪念园”全面完工。官桥镇、龙城镇王典村、杜楼镇朱谢庄村入选安徽优秀旅游乡镇和安徽乡村旅游示范村名单。

    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业安则天下安,我们坚持走特色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今年以来,建设高标准农田11.5万亩。流转土地面积76.54万亩。农产品加工产值150亿元,增长2.9%,其中加工产值超亿元的企业25家。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05家。全县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58个、家庭农场182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874个。新增“三品一标”25个,绿色食品5个,无公害农产品19个。萧县葡萄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四十年来,城乡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始终牢记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必须坚持的战略思想,坚持高标准建设城市、生态化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城市,促进城区功能更加完善,城乡环境更趋优化。2018年,以“城乡建设创新年”活动为主抓手,实施重点项目77项,已完成投资55亿元。凤城新区建设如火如荼。总投资11.97亿元的文化体育综合项目“六馆一中心”主体全部封顶。新区“六纵六横一环”的路网格局基本形成。圣泉安居小区、芦屯安居小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全面完工。新区西部7条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完成前期工作。集书画、美食、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圣泉特色小镇”已完成规划编制。凤城新区“三年大变化”已成为现实,“生态效应”“文化效应”“高铁效应”日益凸显。老城改造提升再焕活力。魏楼、龙河、陈沟、黄淮、龙祥等区域棚户区改造加快推进。8000套安置房开工建设。打通“断头路”5条,实现老城道路内连外通。黑臭水体治理项目龙河北段工程正在加快施工,提前启动龙潭沟、虎山沟、丰收沟综合治理工程。城市管理再上台阶。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工作通过省级初审。实施全天候道路洗扫,整治改造城市老旧小区1,实施道路改造工程养护面积6.2万㎡。拆除各类违规户外广告3500㎡,完成门头改造面积1.2万㎡,城区主次干道各类乱象得到有效整治,市容市貌持续改善,2017年荣获全国文明县城。生态保护力度空前。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保护理念。投资1.7亿元完成生态修复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88个,治理面积644.2万平方米。开发复垦新增耕地3700亩,实现耕地保护“占补平衡”。“林长制”“河长制”全面落实。林业“双增行动”高标准实施,完成人工造林8189亩,森林经营91000亩,顺利通过省级营造林核查验收。整治“散乱污”企业395家。依法拆除砖瓦窑30余座。全县35蒸吨以下工业燃煤锅炉和10蒸吨以下燃煤小锅炉整治工作稳步推进。实施绿盾专项行动,全面改善黄河故道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划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100处。龙河清淤治理工程基本完成,龙河水质明显改善。

    四十年来,群众幸福指数稳步提升,始终坚持民生导向,着力提升社会保障、民生福利及各项事业发展水平,今年截至目前,民生领域已支出57.25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92.4%。教体事业稳步发展。规划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0个。提高教师工资待遇,落实教师一次性奖励工资4亿余元。公办初中招生首次采用摇号方式,有效促进教育公平。5所中小学获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6人在省残运会上夺取5金3银,取得历史性突破。试推行中小学教师“无校籍管理”和“县管校聘”制度,县直交流轮岗18人,乡镇教师交流轮岗 576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深化医联体建设,实现县域医共体全覆盖。改革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启动新一轮药品带量采购。严格执行药品采购“两票制”,落实国家和安徽省基本药物制度,所有药品实行全省统一网上集中采购,省平台集中采购率基本上达100%。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农村低保提标扩面至5.06%,发放农村低保金1亿元。发放五保供养金2649.8万元。新建、改扩建、整修村卫生室230所已完成。82所养老服务站、253所城乡儿童之家全部建成。10个乡镇公益性公墓建设主体已完工。摇号分配公租房518套。为10449名优抚对象发放优抚款5304.48万元,获评安徽省双拥模范县。综治工作取得新成效。排查调解成功矛盾纠纷7526件,为412名农民工追讨工资402.951万元。所有行政村实现法律服务微信群全覆盖,真正打通法律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城西社区“全国为侨公共服务体系示范单位”正式揭牌。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攻坚行动”,持续推进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排查隐患1510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质量品牌建设加快推进。扫黑除恶专项行动纵深推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回顾既往,成就巨大、殊为不易;展望未来,前程似锦、更加辉煌。登高望远,萧县已经站在了新起点,迈入了新阶段,走进了新时代,全县上下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为总抓手,深入实施新型工业化、深度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优生态、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力冲刺全省第一方阵,奋力开创“四创”萧县建设新局面,为早日实现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萧县而努力奋斗!